又是一个节假日,往年此刻通常带着背包帐篷炉头纵情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,在荒郊野外或寂静山林寻找野趣,今年例外了!身在大都市无野山可登,无溪流可溯,原想趁机了却计划已久的徽杭古道徒步,只因这种假日的出行交通拥挤不便,又暂时搁浅。而活动半径却只能锁定上海周边。喜欢水乡古镇,可是上海周边的古镇无论是周庄、朱家角还是乌镇、西塘,游人常如过江之鲫,其热闹劲早已赛过了旧时喧哗的商埠。古镇宁静不复,颇令众多欲觅静、怀旧的人们心有不甘。而向往那些寂寥村镇的背包客或Citywalker更多、更盼望着是能在一座“空城”里,真正体验觅静、怀旧、探古!
怎么办呢?很简单,排除这些日日笙歌的热闹地,先在上海淀山湖周边的地图上搜寻一些生僻、陌生的村名、镇号。另外周边的松江、青浦、嘉定、奉贤找公交线路类似松X或青X线,这个X就是公交到达的某村镇名,再搜索是否旅游景点,是否门票,有门票的排除。我一向“拒绝”门票和所谓成熟的旅游景点——许多旅游景点是在早些年我们探寻、玩过以后才被开发或被门票的(小小得意一下)。所以我的博客几乎没有所谓成熟的旅游景点的玩的记录。
根据我的经验,通常去这些村镇并不容易,没有直达交通,或需辗转而至,正因此可以躲过了过度的开发。免去了便捷的交通,通常会给这些寂寥的古村、小镇留存了清净,多了一份古意浓郁的意境!
心动不如行动,走吧,这次我在备用的驴行目的地的名单中找出一个—— 金泽古镇。听说了吗?如果大家都知道了,那就是我孤陋寡闻了。早上七点出发,一个双肩包,一机一镜,一袋面包一壶水,辗转地铁、公交。。。先是去了松江的佘山天主堂做礼拜。之后辗转到青浦附近的沪青平公路,等侯“青金线”的公交往金泽镇。11点,先是一辆车来,挤满了人,没挤上,约20分钟后又来一班车,又是满满的,犹豫一下,还是最后一个挤上了车,导致车门几乎无法关紧,背包紧紧顶着车门,委屈了包内的面包和照相器材了。路上,售票员就在门边,我在抱怨这条线路怎么这么多人,售票员说,“今天什么日子呀,许多人出来旅游,这条是旅游的热门线路,平时没这么多人”,我听了,心里一紧,
“完了,功课错了,跑偏了”,接着售票员又说,“这是去朱家角和东方绿洲的线路,许多人到那玩的”。。。
果然到了朱家角这个主题公园,下车一部分人,到了东方绿洲这个人造景点(车窗外远远望见一个不知是航母还是大舰艇模样)人几乎下光了。总算松了一口气——他们为什么就没想到金泽古镇呢?嘿嘿(我又得意一下——尤其是从金泽回来的时候,我坐在座位,看到他们拖儿带女拥挤着上车时。。。
)
闲话少说,说说金泽吧,笔拙的我不再用六年前三顾西塘,用写西塘的溢美的词语再重复一遍。唯一要说的是金泽很宁静,有些藏在深闺的羞怯,平静地生活着的居民很淳朴,小孩子很天真很朴素(看看片子里的小孩吧,对我的相机,他们很自然的做出种种动作,以致我最后把巧克力全给了他们)。古镇几乎没有游人,更意外的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逛过的沿河1000多米河道两旁的民居,没有一家小卖店,矿泉水都没有,更别提粽子、蹄髈和旅游纪念品了,哈哈!(唯一遗憾就是老房子全部像刚刚粉刷过的雪白)。不多说了,借用我去年在安昌古镇博文的一段话:“不是有河道和乌篷船就叫水乡古镇,真正的水乡古镇,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伴水成长,是临水的炊烟,是微热的黄酒,它不介意远方的背包客陌生的面孔,更多的是那份温暖的包容以及经历岁月的沉淀,依然悄无声息地活着”——用图来说吧!
再见,金泽古镇;再见,小盆友;我还会再来的。。。
最后还是引用百度的金泽介绍:金泽是一个以桥闻名的古镇,向有“江南第一桥乡”之称,桥多水多是它的特色。金泽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,著名书法、篆刻家钱君陶曾为之题写“金泽古桥甲天下”7个大字。据史料记载,金泽原有“六观、一塔、十三坊、四十二虹桥”,且有“庙庙有桥,桥桥有庙”之谚,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,而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。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,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。金泽的桥梁非同一般,不仅数量多,而且大多是历史名桥。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,分别是迎祥桥、祖师桥(如意桥)、放生桥、普济桥、天王桥、万安桥与关爷桥(林老桥)。建于宋朝咸淳三年的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。 金泽镇又是佛教胜地,建于宋朝景定元年的“颐浩禅寺”曾以5048间宏伟建筑名扬江南。故有“虽苏(州)之承天,杭(州)之 灵隐莫匹其伟”之说。现已局部修复,并有赵朴初先生题词的“颐浩禅寺”,四季香火旺盛。
继续整理《金泽,被遗忘的时光》,谢谢赏阅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