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王工的摄影博客

感悟生命,记录美丽——第三只眼睛看世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^_^ 我不是一个职业的摄影师,我只是一个喜爱摄影的人。我不是靠摄影吃饭的人,我只是个吃饱了饭玩摄影的人。我可能拍不出好的作品,但不会因此失去创造的喜悦和享受每次捕捉、记录的那个瞬间。——摄影带给我快乐,我把快乐送给大家。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  

2011-03-25 09:30:19|  分类: 人物人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我与孔乙己零距离接触

文字:网摘

摄影:王工

     人们崇拜鲁迅,喜欢他笔下的人物孔已己。因此,走进绍兴,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鲁迅,想起那个身穿长衫、头戴毡帽、手端酒杯模样的孔已己。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,绍兴市下岗工人沈宝林才抓住了人们的心理,别出心裁地在千年古镇安昌开了一家“咸亨小店”,并模仿鲁迅笔下的孔已己模样迎客。结果,他的小店的顾客由此天天爆满,游客纷至沓来……沈宝林也因此而乾坤倒转,迅速致富,过上了好日子。
       如今,沈宝林已不仅成为了古镇的“形像大使”,他的名字和形像也迅疾传遍到了海内外。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致富故事,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?

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下岗了,“孔已己”出来开店赚钱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    沈宝林1954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安昌镇的一户商人之家。安昌依水傍河,小街店铺沿河绵延,透出千年古镇水乡的悠悠情韵。沈宝林祖辈经商,父亲曾开有一家小酒店。或许受父辈的影响,从小,沈宝林就对经商有着极大的兴趣。还在读小学的时候,沈宝林就从父亲那儿学会了制作茴香豆,腌制鱼干等等的小食品。每天一放学,沈宝林就站在酒店的柜台里,学着父亲的样子,装腔作势地吆喝几句招揽生意的话。每到这个时候,他就常常想: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父亲一样,做个受人尊敬的掌柜呢?
   1968年,沈宝林小学毕业后辍学了。此后,他下山开矿一干就是5年。1973年,沈宝林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,他被分配到绍兴市安昌镇供销社商业公司,做了一名乡村流动售货员。不过,沈宝林的这个“掌柜”可不好当,他除了要自己组织货源,每天还要挑着货郎担往农村跑。风里来雨里去虽然很辛苦,但他每月也能拿一份稳定的工资,日子也还过得去。
1976年,沈宝林经人撮合,与大他一岁的姑娘陈爱鹃结了婚。不久,便有了两个女儿。这时,沈宝林也从一名流动售货员,成为了安昌镇供销社的营业员。在这个岗位上,沈宝林一干就是20多年,工资也涨到了500多元钱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。
   然而,就在这个时候,沈宝林却遭遇了人生的突然打击。2000年12月初,就在那个北风呼啸的寒冷日子里,沈宝林接到了下岗的通知。那时,沈宝林一家4口人,还赡养着一个76岁高龄的老母。沈宝林下岗后,一家人的生活便突然跌进了痛苦的深渊。
    沈宝林下岗后,5个人张着嘴要吃饭,老母亲不时生病还需要抓药,到了后来,他们每天只有靠吃腌菜,啃白饭艰难度日子。一次,沈宝林的小女儿看中了一款衣服,想要沈宝林替她买一件。女儿的这个愿望要是放在以前,他无论如何都会满足她,但是,现在他却无能为力了。他本想对女儿解释,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。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,一个父亲,竟连女儿的一个小小的要求都满足不了,这哪还像个一家之主呢?命运既然将自己推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,他就不得不作出人生新的选择了。为了生存,也为了自己的那一份自尊,此后不久,沈宝林便在安昌镇中街租了一间约80平方米的店铺,开出了自己的“宝林饭店”。沈宝林想,既然自己已经经商了几十年,那么,开饭店就一定会赚钱的。
    但遗憾的是,沈宝林的想法太幼稚了,他的饭店虽然顺利开张了,但生意却做得十分惨谈,冷冷清清的少有人前来光顾,而最惨的时候,沈宝林一天只卖了20多元的菜。为此,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。
    “小店就这样经营下去,我还怎么养活一家人呢?”夜里,沈宝林失眠了。坐在安昌河边,沈宝林一边借酒浇愁,一边苦苦地想着酒店的事。一天上午,沈宝林坐在店里正愁眉不展的时候,突然来了一群游客,吵吵嚷嚷地向他打听鲁迅的故乡在哪儿。这群游客,边问还边摇着头说:“这里的风景虽好,但有特色的的东西太少了……”
    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沈宝林忽然想,小店既然不能吸引顾客,我何不去想个办法吸引游客呢?夜里,兴奋异常的沈宝林翻出了鲁迅的小说,不经意地阅读起来。生在鲁迅的故乡,沈宝林从小就酷爱阅读鲁迅的小说,而且,尤其喜欢看鲁迅的小说集《呐喊》。沈宝林崇拜鲁迅,喜欢他笔下描写的孔乙己……看着看着,沈宝林就忽然被书中的“咸亨酒店”吸引了。他突然想,鲁迅笔下的“咸亨酒店”名满天下,游客来这里,也大都是冲着鲁迅的名号而来,既然这样,那我为何不将小店改个名号,叫“咸亨酒店”呢?沈宝林考虑,“咸亨酒店”为世人所晓,而鲁迅笔下的孔已己更是为人所熟知,因此,他突然眼睛一亮:如果我再把自己装扮成一个“孔已己”,在小店迎接客人,这样,不就能利用游客的心理去赚钱了吗?
   沈宝林的主意打定后,就把自己的想法对妻子说了。不想,妻子陈爱鹃听了也不禁拍手叫好。只是,陈爱鹃虽然赞成沈宝林的想法,但她仍然还有顾虑,陈爱鹃说:“‘咸亨酒店’的招牌虽然很好,但这个招牌在绍兴以及其它地方都已有了,如果我们再使用这个名字,不就有重复之嫌吗?”沈宝林一想,觉得妻子的话说得有道理,于是,便决定把自己的“宝林饭店”改成“宝麟酒店”,寄望以这个新的店名,配以他的奇思妙想的经营手段,来打开眼前的尴尬局面。
   夫妻两人商量好了后,沈宝林就跑到了绍兴市“咸亨酒店”去考察了一番,并特意观察了“咸亨酒店”的摆设、布置以及酒店经营的特色食品。从“咸亨酒店”回来后,沈宝林就立即着手收集了一批古色古香的餐具、用具。为了让游客能体验一番古镇的风味,沈宝林除了按照鲁迅笔下的“咸亨酒店”,增加了盐煮笋、茴香豆和黄酒等,还特设了极富江南风味的腊香肠、腊鸡、腊鸭、鱼干和霉干菜等地方风味食品。
   2001年初,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划,沈宝林的“宝麟酒店”终于开张营业了。开张的那天,沈宝林特意身穿长衫,头戴毡帽,把自己打扮成一个“孔已己”,站在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边接待顾客;而他的妻子陈爱鹃则穿了一身旧布衣,装扮成一位古时的厨娘,站在店内。沈宝林这一别出心裁的开店方式和仿古式的经营,很快就吸引了往来的游客。人们为了一睹“咸亨酒店” 掌柜的风采,不禁纷纷前来“宝麟酒店”,品尝黄酒,呷茴香豆,食风味小菜,一时间,沈宝林的小店挤满了顾客,“宝麟酒店”的生意好时,营业额居然一天就达到了近千元!忙得沈宝林连吃中饭的时间都没有了。
    沈宝林的生意好起来后,不久,酒店的底楼便挤不下顾客了,为了善待客人,于是,他把二楼也腾出来装修成了雅座。逢游客旺季时,他还会应顾客要求,唱起江南小调,说几段评书……人们坐在木质旧式建筑的小店,斜傍古老的安昌河,温一壶绍兴酒,呷上几粒茴香豆,浅斟低语,常常流连忘返,妙不可言。

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掌柜当“陪照”,不经意敲开致富门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    沈宝林的名声开始越传越远,人们不仅来他的小店观光,同时,还抢着与沈宝林合影留念。开始,一些人找沈宝林合影时,他是来者不拒,沈宝林想,既然大家这样瞧得起我,也算是自己的一份荣耀。因此,每有顾客提出合影的要求时,他就乐呵呵地依着他们,有时,他正忙着,便被顾客死拉硬拽地拖去合影。可是,一些顾客一来就是一大帮人,轮流照不说,还非要把他拖到镇上、桥上去拍个不停。这样,到了后来的时候,与沈宝林合影的人越来越多,甚至竟排起了队。沈宝林见陪他们照相连生意也没法做,便干脆在店门口贴了一个告示:由于近来要求合影的顾客太多,已严重影响了本人的生意,从今天起,凡要求与本人合影的顾客,每次合影时,均要收费10元钱。
   沈宝林本来意图阻止这些客人找他合影,但他这样一做,反而使前来合影的人趋之若骛,一些游客觉得,仿佛来古镇一趟,没有与沈宝林合影就像白来一趟似的,宁愿排着队等着他合影,也不愿放过他,搞得沈宝林想推辞也推辞不掉。见此情景,沈宝林于是便想,我开饭店是为了赚钱,与人合影也是赚钱,既然这样,我何不干脆就利用游客的心理,去大大方方地赚钱呢?沈宝林随即把两个在家待业的女儿也派上了用场,让她们帮着跑堂,自己却做起了“陪照”。
    开始,沈宝林只是在饭店内陪客人照照相,可到了后来的时候,一些客人见付了钱,便提出要出外选景照相,并表示情愿多付些“陪照”费。沈宝林见客人付了钱,也不好拒绝,于是就随了他们的心愿。可是,这样一来,他饭店的生意就难做了。
    由于到“宝麟酒店”来的顾客多是集中在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间,沈宝林一出门陪客人照相,留在小店的顾客就往往得要等半天时间,这就不免要经常引起这些客人怨气冲天,“陪照”的钱没赚到几个不说,反而还要搞得里外不是人。沈宝林见这样做不是个办法,于是,就对“陪照”的时间作了调整,即,他规定出外“陪照”的时间,只能是每天上午的9-11点和下午2-5点钟;而顾客在就餐时间内,现场提出照相的,他则实行免费陪顾客照相。这样一来,他既满足了那些外出照相的顾客的要求,又赢得了坐在店里品酒、进餐的顾客的欢迎,因此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
    沈宝林的店内就餐、免费“陪照”的促销办法推出后,每天小店更是挤满了前来要求合影的人,有时,顾客之间还因为照相的先后时间问题,常常发生争执。见此,沈宝林又开始诱惑顾客说,谁消费的多,就先陪谁照相。他这招一出,顾客就争着点菜,菜供不上来时,就卖他的腊制品。这样,没过多久,他腌制的腊制品、鱼干、竹笋和霉干菜很快就供不应求了。
    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,沈宝林不得不利用晚上和凌晨的时间,去加工这些腌制品。每天,小店打烊后,沈宝林和妻儿匆匆吃过晚饭,就紧张地忙碌起来。为了保证腌制品的质量,沈宝林每次制作腊香肠时,都要把猪小肠刮得像纸一样,然后再把猪肉剁成颗粒,切成肉丁……待这些工序完成后,他再将香肠拿到外边去晾晒……每天,都要忙到半夜才能睡觉。
    沈宝林这样做,人虽然很辛苦,也落下了个胃病,但是,他的付出终算有了回报,他的这些奇特的经营手段,不仅逐渐招揽了大量的国内游客前来,也慢慢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。
    一次,一位美国摄影师来绍兴拍摄一部反映中国江南水乡的记录片时,发现了“宝麟酒店”的独特魅力。当时,这位摄影师拍摄到安昌古镇“宝麟酒店”附近的时候,忽然发现了一个身穿长衫,头戴毡帽,脚穿步鞋,提着一个酒壶的人正在陪着人们照相。他连忙把镜头对准了过去。结果,他发现这个人明显与众不同,又似曾在哪儿见过一般。急忙向人一打听,才知道,这人正是“宝麟酒店”的掌柜沈宝林,正扮着鲁迅笔下的“孔已己”在招揽生意。这位美国摄影师的眼睛一亮,觉得沈宝林的这身打扮,正好符合自己想要拍摄的中国人物,于是,他立刻找到沈宝林说,他愿意包下沈宝林半天的时间,让沈宝林配合他完成拍片的任务。
    沈宝林见这位“老外”一来,就要“买”自己半天的时间,就问他能出多少钱。这位美国摄影师友好地笑了笑,让他先报个价。沈宝林左算右算,把半天的全部损失都算进去了,最后才按每小时200元的价格,对他开出了600元的价码。并说,他“陪照”的时间只能在下午2-5点间,多一分钟也不行。沈宝林说,这是他“陪照”的规矩,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一样。
    沈宝林的话一出口,这位美国摄影师就爽快地答应了。接着,在下午的3个小时里,沈宝林随着这位“老外”一会儿站乌在篷船上,一会儿坐在桥头边,或手提酒壶,或身穿斗笠……让他尽兴拍摄了个够。
    3个小时好不容易熬过去之后,这位美国摄影师的肚子也饿了,于是,就坐进沈宝林的小店要了一盘腊香肠、一壶黄酒和沈宝林对饮起来。可谁知,他吃着吃着腊香肠,就吃上了瘾,越吃越觉得这东西有别样的味道,于是又要了一大盘腊香肠。他边吃还边说OK!OK!并让沈宝林的妻子专门为他包了一大包。这位美国摄影师说,他一定要把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风味食品带回美国,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享受一番。
    这次“陪照”,沈宝林除了按事先约定,收了他600元的“陪照”费外,还意外地赚取了那位摄影师付给他的500元饭钱。
    美国摄影师走后不久,沈宝林便引起了安昌镇政府的注意,此后,镇领导专门为沈宝林设计了一套“行头”,让他专门接待到安昌来访问的国内外宾客。这一下,沈宝林顷刻之间就变成了安昌镇的一名“形像大使”了。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古镇的“形像大使”,越活越有滋味

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
    沈宝林成为安昌镇的“形像大使”后,立即就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,不久,他的名字和形像开始频繁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,并迅速传向到国内外,一时间成了蜚声中外的人物。
    此后,中央电视台《东方时空》摄制组,来绍兴安昌拍摄小镇风情的时候,特地拍摄了沈宝林的生活片段和介绍了他的小店。这是沈宝林夫妇做梦也不曾想到的。想当初,自己下岗,生活面临绝境的时候,何曾又会想到今天的荣耀呢?面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采访,沈宝林不免感慨万千,沈宝林说:“真没想到,我今天竟然会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。我虽然是个下岗工人,曾经历过许多艰难,但我还是终于走出了困境,活出了质量。今天,人们之所以对我这样感兴趣,我想,那只是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一份敬仰和怀念之情,而我,则只不过是正好满足了这些人们的心理要求,才得以让小店起死复生。”
    接着,2001年8月,日本东京电视台摄制组也远渡重洋慕名来到绍兴采访沈宝林。东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谷龙司先生是个中国通,而且对鲁迅先生敬仰已久,他感到,能够站在鲁迅的故乡,亲自采访到如同那个年代的人物,大谷龙司先生就别提多高兴了。
为了拍好沈宝林的生活专题片,大谷龙司先生还特意在安昌镇住下,跟踪拍摄了沈宝林三天时间。每天,沈宝林凌晨起床,他也跟着起床,扛着摄像机追着沈宝林的身影,一直拍摄到他的小店打烊为止。大谷龙司先生的专题片拍摄完成了,他们两人也成了朋友。为了纪念这份友谊,临别时,大谷龙司先生还特意送给了沈宝林一幅字画和一把折扇,而沈宝林则回赠给他了一大包腊香肠和鱼干。
    沈宝林成为了安昌镇的一张名片,这位安昌镇的形像大使,在不断地吸引着中外来宾的同时,也成了众多来绍兴拍摄电视剧的宠儿。
    2001年11月,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合拍电视剧《大年三十》,来绍兴取景。当时,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反映旧时绍兴人的场景,其中,需要一个扮演旧商人的演员。这时,有人推荐了沈宝林。后来,经过协商,沈宝林按照剧组的要求,成功地出演了这个角色,并由此获得了一笔演出费。
    这之后,2002年6月,浙江电视台另一剧组拍摄12集电视连续剧《十五月圆》的时候,也再次邀请沈宝林扮演了剧中的一个临时演员。此后,美国、德国、新加坡和日本等6个国家的电视台也先后找到沈宝林,并将他的生活和故事拍摄成专题片,推上了屏幕,使得沈宝林成为了一个名扬四海的人物。
    出了名的沈宝林现在的日子可算是越过越滋润,越活越快乐了。家里不仅装饰一新,而且彩电、冰箱、高级音响一应俱全,每天劳累之后,沈宝林就会在大浴缸里泡泡热水澡、“桑那桑那”,以消除一天的疲劳。闲暇之余,他还会一边喝着黄酒,一边欣赏音乐,高兴时,还会和妻子、女儿一块儿唱唱卡拉OK。沈宝林对记者说:“过去,我们乡下人哪敢想这些呀!可现在就不一样了,城市人能享受的,我们一样也能享受!”
    一个曾经落泊的下岗工人,何以今天能享受常人难以享受的幸福生活呢?沈宝林除了借用了名人的效应外,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,他适时地把握住了天时、地理、人和的因素。所谓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如果我们的下岗职工,都能像他一样,在困难的时候主动谋生自救,并充分利用天时、地理的人文特殊环境,开动脑筋,独辟蹊径地去谋生创业,又何愁不能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呢?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   

【原创】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 更多的沈宝麟片子见拙作《当代孔乙己——沈宝麟》

 

我与当代孔乙己的零距离接触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【原创摄影】托鲁迅的福:我靠“孔乙己”发大财 - 王工 - 王工的摄影博客

 

谢谢赏阅

  评论这张
 
相关小组: 新锐人像
阅读(2522)| 评论(14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